日本第一位世界級建築大師・丹下健三名作巡禮

建築家丹下健三,被推崇為「世界的丹下」。他不僅是日本第一位揚名世界的建築大師,留下衆多代表現代日本的作品,也提攜了許多後進站上國際舞台,讓日本建築的技術與美學深深烙印在世人的眼中。本篇將介紹的丹下作品,相信其中有許多是大家絕不陌生的地標。

tsunagu Japan編輯精選旅遊推薦!

本文內含聯盟行銷推廣連結。若您透過聯盟行銷連結消費,我們將能獲得相應報酬,您無需支付任何額外費用。

丹下健三於1913年誕生於大阪。由於父親工作頻繁調任,丹下幼年時輾轉在中國漢口、上海與父親老家愛媛等地。於廣島就讀舊制高校時,他在雜誌上讀到一篇關於建築家勒・柯比意的報導,對這位現代主義大師崇拜不已,確立了往建築界發展的志向。

然而以東京帝國大學為志願的丹下升學並不順利,二度投考皆落榜。重考期間他沉迷於文學與哲學,兩年後才如願進入東京帝大建築科。畢業之後,丹下進入曾拜師柯比意,同時也是日本現代主義先驅,前川國男的事務所就職。在前川手下工作數年後他回到帝大攻讀研究所,將專業領域擴展到都市計畫。

 

二戰期間他在「大東亞建設紀念營造」及「曼谷日本文化會館」兩大競圖比賽都奪得首獎,以極為壯闊的空間規劃與清水混凝土融合傳統神明造、寢殿造的前衛設計震撼建築界。雖然隨著戰局惡化,這些建設最後只存在於設計圖中,但已為年輕的丹下健三打響名號。

大戰結束後,丹下又贏得廣島和平紀念公園的競圖首獎。這算是丹下健三第一個以自己名字實際建設完成的出道作,也讓他被世界所認識。他因為此案得以參加國際會議,向各國建築師介紹此作品,更拜見到他崇拜已久的大師柯比意。而為了1964東京奧運建造的國立代代木競技場更是驚艷全球,將他推上世界級巨匠的地位。

除了建築之外,他的都市計畫專長也為日本的戰後重建,以及許多新興的開發中國家做出貢獻;不僅設計建築本身,而應納入建築與都市整體關係的思考,這種理念也影響了後來的建築界。他還提攜了大批後進,從「丹下研究室」出身的磯崎新槙文彦黒川紀章等人,都是世界知名的日本代表性建築家,更催生出將建築視為有機體,可以隨人們需求拆卸更換與增減構造的「代謝主義運動」。

接下來就來回顧「世界的丹下」幾座代表性名作:

廣島和平紀念公園

廣島和平紀念公園所在的中島地區在戰前原本是座繁華街。1945年8月6號,原子彈在中島的上空爆炸,廣島市瞬間被夷為平地。戰後該地被規劃為國家級的紀念公園,並舉辦設計競圖比賽。

較於其他只著重於設計公園與設施的建築師相較,丹下健三將整個城市都納入了思考。他以橫貫廣島市東西的平和大通為x軸,在公園內將資料館、慰靈碑、和平之池、和平之燈等設施做南北向排列,拉出一條無形的y軸,往當初因原爆成為廢墟的廣島物產陳列館(原爆圓頂屋)做延伸。

丹下的概念是以和平紀念公園作為城市軸心,讓這裡延伸出去的軸線成為重生的廣島市之骨幹。這種宏大的視野獲得了極高的評價。原爆圓頂屋也是因為被丹下納入公園整體規劃的一部份而得以保存,在日後成為世界遺產。

國立代代木競技場

作為奧運競賽場地的國立代代木競技場,毫無疑問是藝術性與技術性完美結合的傑作。

代代木競技場包括第一體育館、第二體育館兩座場館。第一體育館採用懸吊式結構,由東西兩端的塔柱以吊索吊起屋頂,呈現出大跨度的曲面,不僅外觀充滿未來感,也使內部成為運動員與觀眾都視線無礙,全心投入賽事的無柱空間。

若從上方鳥瞰,第一體育館的輪廓如對流的渦旋,似乎引用自日本的傳統紋樣「双巴」;從前方看它的屋頂的吊索,又彷彿與寺社建築的屋脊有著相似性,傳統與未來的融合極為優越。

第二體育館則採用了如海螺般的線條,同樣採用懸吊式結構,由一根高大的主塔柱將屋頂以扇形方式展開,既像是有機物,又像座紀念碑,前所未見的造形與優美的曲線毫不遜色於第一體育館。

香川縣廳舍

香川縣廳舍是一座將日本傳統建築語彙轉譯為現代主義的經典作品。這座廳舍包括了八層樓的縣廳主棟與底層架空的三層樓議會棟。

從每一層極深的出簷,以及屋簷下模仿垂木的構造,都可以看出丹下企圖將日本木造建築的特徵重現在現代主義上,使這座八層高的廳舍不見一般鋼筋混凝土大樓的粗糙笨重,呈現出彷彿五重塔般的纖細優美。這種創新的作法在後來也被許多建築仿效,改變了鋼筋混凝土給人的刻板印象。

而議會棟則透過一樓架高與日式庭園造景,創造出一塊可供市民利用的開放空間。在1955年丹下健三著手設計時,當時的知事金子正則向丹下提出了「希望建造一座因應民主時代的新廳舍」的理念。這座創造於新時代的廳舍也果然一掃戰前官廳強調威嚴氣派的風格,以融合傳統與現代,並且兼顧親民的姿態,成為戰後公共建築的新典範。

2022年2月9日,香川縣廳被指定為重要文化財,是戰後官廳建築的第一例。

舊香川縣立體育館

舊香川縣立體育館與代代木競技場為同一年落成。這座體育館的頭尾高高翹起,弧狀的屋頂像是龜殼,採用與代代木競技場一樣的懸吊式結構。

側樑則有圓形的窗戶,有如船隻的舷窗,並設置了集雨槽可以將雨水排放至館旁的水池。相較於造形秀逸而充滿近未來色彩的代代木競技場,舊香川縣立體育館的外觀常被形容有如一艘日本傳統的「和船」,而丹下健三本人則表示是參考自日本刀的意象。

2014年,由於老朽化影響耐震,體育館面臨解體拆除的可能。美國的世界古蹟基金會因此將這座建築列為「危機遺產」加以關注,本地居民也組成保存會呼籲妥善處理這座香川縣的驕傲。目前主管機關正在徵集各種可行的後續方案,不過並未排除解體的選項。當縣廳列為重要文化財的同時,這座同為丹下優秀作品的體育館卻處於相當嚴峻的狀況。

東京都廳舍

1985年,東京都決議將都廳從丸之內遷往西新宿,新廳舍的設計競圖由丹下健三獲選,1991年,新東京都廳舍正式啟用。

東京都廳舍竣工時為日本第一高的摩天大樓。由於正值泡沫經濟的高峰期,因此也被人們以聖經故事中「巴別(Babel)塔」的諧音戲稱為「泡沫(bubble)之塔」。這座巨大的官廳在主要的量體上再豎立了兩座塔樓,外觀被認為引用自巴黎聖母院。立面的窗格則讓許多人覺得像常見於日本傳統建築門窗、天井等處的格子結構。雙塔頂端的方形結構旋轉了45度,營造出某種機械性的動感,讓整體看來不至於呆板。

如今東京都廳舍不僅是一座政府辦公大樓,他還成為東京的名勝之一,雙塔上45樓的兩間展望室都提供民眾免費進入參觀,其中南塔的展望室更開放到晚間十點半,是一覽東京夜景絕佳地點。

在新廳舍競圖賽中,丹下的學生磯崎新也提出設計案,以不強調高度的橫長形設計,向師父發出挑戰狀,不過最後仍無法撼動丹下建築教父的地位。

富士電視台總部

1980年代,原本位於新宿的富士電視台準備擴建新的總部。為了推動「臨海副都心」計畫,東京都強力推薦富士電視台前往當時一片空曠的台場,並開出低廉的租金。於是在1996年,一座彷彿科幻片中宇宙基地的前衛建築出現在台場的人工島上。

富士電視台是丹下最後一座親臨施工現場指揮的建築。這座奇妙的大樓不像完工不久的東京都廳一樣向上延伸,而是採橫向發展,有趣的是建築立面的長寬比為16:9,正好是高畫質電視的比例。七樓以上分為東西兩座量體,兩棟之間的空間則用空橋、電梯塔與支柱構成縱橫的格子,而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那顆銀色球體了。

球體構造內設展望台,外層包覆了鈦金屬。這顆球讓建築的外觀更顯奇拔,使富士電視台也成為台場的人氣觀光景點。值得一提的是,富士電視台與當初磯崎新參加東京都廳舍競圖的作品頗為神似。儘管比例、配置不盡相同,但橫向延伸、中央透空,以及關鍵的球體構造都有雷同之處。還曾有外國同業對磯崎開玩笑說「嘿,那邊正在蓋的不是你的都廳嗎?」不過繼承父業的丹下健三之子丹下憲孝曾說明,此一建築的設計原點在60年代已有構想,而磯崎新也表示與自己無關。

聖瑪利亞大聖堂

東京文京區的聖瑪利亞大聖堂是一座天主教會。這裡原本是座木造的哥德式教堂,但在東京大空襲中被摧毀,1964年,由丹下健三設計重建的新教堂竣工。丹下採用了薄殼曲面結構來搭建這座新時代的聖堂。若從上空鳥瞰,教堂的頂部就是一個大十字架。

八片雙曲面薄殼所構成的屋身順著曲面往下擴張為菱形,構成內部彷彿洞穴般的無柱空間。薄殼交接處又有如岩窟縫隙,自然光從安裝於薄殼間的長條玻璃透下來,讓人聯想起為了逃避羅馬帝國迫害而藏身於洞窟的早期基督教會。

2005年,以91歲高齡逝世的丹下健三,就在聖瑪利亞大聖堂內舉行了葬禮。在這個他親手創造的神聖場域,人們一邊肅穆哀悼他的逝去,同時也得以用自己的雙眼體會到這位建築大師超越常人的才華。

「世界的丹下」為建築界立下了里程碑,日本建築史從此以丹下健三的登場作為一個新的章節。在明治時代,曾經有辰野金吾這些先驅,將世界的建築帶給日本。而在昭和時代,丹下健三將日本的建築帶給了世界。

本文資訊均以公開時為準。

領取免稅折扣優惠券!

作者簡介

邱立崴
邱立崴
  • tsunagu Japan編輯精選旅遊推薦!

搜尋餐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