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中銀膠囊大樓 ── 日本代謝派建築的盛與衰

2022年4月12日,著名的「中銀膠囊大樓」正式展開拆除作業。這座屹立於銀座50年的「代謝派」建築運動象徵,在保存派vs.開發派經過多年的攻防後,終於確定了其命運,成為被這座城市代謝掉的歷史記憶。本文為您介紹中銀膠囊大樓與代謝派運動誕生的理念,以及保存運動的經過。

tsunagu Japan編輯精選旅遊推薦!

本文內含聯盟行銷推廣連結。若您透過聯盟行銷連結消費,我們將能獲得相應報酬,您無需支付任何額外費用。

東京遊客服務處 解決旅途中的疑難雜症

代謝派運動理念

1972年,由名建築家黑川紀章設計的中銀膠囊大樓竣工(以下略稱「中銀」)。

這棟奇特的集合住宅一、二層是公用空間,三樓以上則分為南北兩棟,在主結構上裝置了140個預鑄混凝土外殼的艙房。每一個艙房面積僅10平方公尺,一扇圓窗面對外側,內有浴廁、床鋪,還有整合在壁櫃上的電視、音響及電話。

這些艙房內部看起來有如太空艙,從外面看則像一部部疊起來的洗衣機,外型十分前衛。而比外觀更前衛的是,根據當初的設計,這些艙房是可以拆卸更換的。中銀的設計理念,就來自於黑川紀章所提唱的「代謝派」運動。

1959年,日本進入高度經濟成長期,包括黑川紀章菊竹清訓槇文彦等人在內的一群年輕建築家提出了一個揭示未來的新建築運動:隨著人口膨脹及都市的擴張,傳統的建築設計無法因應更頻繁的更新需求。因此未來的建築,乃至於整座都市,都應該像生物進行新陳代謝一樣,以能夠更輕易更換、增減及擴充部件的設計,來適應整體環境的變化。

代謝派建築師許多都出身「丹下研究室」,深受建築教父丹下健三影響,因此代謝派建築也與丹下的都市計畫理念有共通之處。

中銀的建築特色

以中銀為例,就具備了以下特徵:

人工地盤

人工地盤建於自然地盤之上,作為建造物往天空或海洋發展的載台,藉以解決人口膨脹,土地缺乏的問題;地下則用來容納公共設施。中銀一、二樓的公用樓層即可視為一種人工地盤。

服務核

所謂服務核其實就是將交通(以建築來說就是電梯)及等各種基礎管線集中在一個軸線上,連結不同空間,同時也是都市或建築的核心構造。未來若有擴增的需求只需要延伸即可。

預鑄裝置

以中銀來說就是一個個的艙房。這些裝置是人們生活的空間,從服務核橫向延伸,藉由規格化的預鑄製造降低成本,並可以照需求增加或拆卸更換。

這樣的居住空間似乎太狹窄。但在高度發展期的日本,工作至上,以公司為家是當時被推崇的價值觀,家只是用來洗洗睡的地方。所以中銀的艙房當然也沒有廚房和洗衣機,因為吃飯洗衣都可以在外解決。在黑川的構想中,這種空間要提供的是企業戰士奔赴戰場的前哨基地。如今看來,中銀正反映著昭和的時代精神。

落成至老朽

1960年代是代謝派運動的全盛期,建築家們提出的革命性構想,為日本這個急速發展中的狹小島國描繪出一個理想的未來烏托邦。1972年中銀的落成,就像這場革命的紀念碑。這座彷彿來自科幻片的建築,從誕生以來就緊緊抓住世人的目光,即使是50年後,它在人們眼中依然充滿了近未來的氛圍,成為無數建築迷心目中的聖地。

然而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就算是為了因應變化而出現的代謝派運動也無法倖免。

原本設計為可拆卸,並且預定每25年更新一次的膠囊,結果一次都沒有更新過。這是因為每個膠囊之間的間隙只有30公分,難以單獨拆卸,管線也會有所影響,勢必只能全面性的更新。但全面更新需徵得所有個別膠囊房間的住戶同意,而每個人對更新的需求又不同;這座代謝派建築,卻形同患有先天性的代謝不良,導致它只能跟一般公寓大樓一樣,隨著時光而老朽。

50年過去,乍看之下,中銀的外觀依然是那麼「近未來」,但若走進其中,就會發現內部飄著霉味,漏水嚴重,空調、熱水停擺,連混凝土都開始剝落。更嚴重的是,建造時使尚不知其毒性的石棉建材,如今已隨著大樓的老化產生污染。

tsunagu Japan編輯精選旅遊推薦!

保存計畫至拆除

原本在2007年,中銀已經要進行拆除重建,卻因為承包商在金融海嘯中倒閉,使它暫時逃過一劫。在懸而未決中,一群希望拯救中銀的住戶組成了「中銀膠囊大樓保存再生計畫」。他們持續購入艙房以擴大影響力,並透過導覽活動、民宿出租以及各種合作企畫,讓更多人認識這座舉世無雙的珍奇建築,期間吸引了許多創意工作者進駐,也不乏影視、商業攝影乃至好萊塢電影以它為場景。這些努力催化了中銀的人氣,受到世界性關注。

然而中銀的持續劣化仍是個殘酷的現實,甚至不少支持保存的住戶,最後也因為難以忍受惡劣的居住環境而忍痛離開。2019年,一樓的便利商店結束營業,處境已然艱困的保存派對此自嘲是「被斷了兵糧補給線」。儘管保存派透過群眾募資,希望進行大規模的整修、去除石棉,讓中銀能夠繼續存在,更曾與海內外的投資者或開發商洽談全棟收購保存事宜,但是全球武肺疫情的爆發,讓一切心血都成為泡影。

對大樓管委會及建設公司來說,在銀座這種黃金地段重建容積率更高,更符合現代需求的大樓,遠比修繕保存一棟50年的「危老建築」來得有利潤多了。2020年3月,中銀確定了賣地拆屋的命運,住戶開始搬遷。2022年4月12日,拆除工程正式開始。

中銀膠囊大樓雖然走入了歷史,但是並未完全化為塵土。全世界已經有多座博物館、美術館希望保存展示它的艙房,作為代謝派運動的見證。還有商業設施或旅館想用來作為賣點。即使大樓不復存在,人們今後仍有機會體驗它獨特空間的魅力。

其實除了中銀以外,還有不少代謝派建築並未實現其代謝理念,就在開發利益下被拆除。例如另一位代謝派巨匠-菊竹清訓所建造的東京索菲特酒店出雲大社廳舍都城市民會館等名作,在中銀為了保存或拆除而拉鋸的這幾年間,已經相繼消失在地表上。

Klook.com

代謝派的啟發

或許代謝派建築家們在描繪夢想的同時,太小看了人類社會的複雜度,也太小看了大量生產,大量廢棄的現代社會利潤模式,以致於脫離了現實。但是他們對於建築與都市的生物性思考,以及用永續成長取代剷除式更新的主張,仍是十分有價值的論述。代謝派運動所留下的遺產,可能不是有形的建築,而是對下一波建築思潮的啟發。

關東特輯

本文資訊均以公開時為準。

領取免稅折扣優惠券!

作者簡介

邱立崴
邱立崴
  • tsunagu Japan編輯精選旅遊推薦!

搜尋餐廳